日本的面板顯示產業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消亡的
就單個物體來說,顯示面板是人類每天眼睛看的時間最長的物體。
回憶一下,你今天花瞭多長時間看手機?花瞭多長時間盯著電腦屏幕?一個辦公室的白領,白天上班八小時,下班時間兩小時看手機是很正常的,一天就有10個小時花在這上面瞭。
比你看老婆孩子的時間還長。
眾所周知,缺芯少屏一直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面臨的兩大核心問題,可見屏幕的重要性。
顯示面板這個產業規模巨大,以至於液晶面板曾經長時期是我國進口的第三大工業品,僅次於集成電路和汽車。當然現在隨著我國顯示面板企業的崛起,液晶面板進口已經逐漸下降,不再是進口前三位的工業品。
顯示面板產業在誕生的幾十年裡,經歷瞭巨大的變化。還記得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電視嗎?那個時候都是CRT顯示器,其核心部件,就是CRT彩色顯像管,我國有一傢著名的公司,河南安彩公司就生產CRT彩色顯像管上面的玻璃殼,在20世紀末期21世紀初期,河南安彩可以說是如日中天,在中國彩電行業響當當的巨頭供應商,是中國首批通過自主研發,打破日本技術壟斷的優秀企業,是當時中國走向世界的16傢企業之一。
2001年,安彩實現瞭銷售收入60億元、利稅7億元、資產80億元,年產玻殼3000萬個,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CRT彩色玻殼生產商之一。對比下2001年,中國傢電巨頭海爾的銷售額為141億,格力剛剛破百億。
安彩作為一傢供應商竟然可以做到這麼大的規模,安彩雖然在河南,集團裡面一個小小的科長在那個年代就可以月入過萬,我當時看到這個數字,驚嘆技術帶來的驚人利潤,也看到瞭中國的技術進步一定會帶來國民收入的提高。
很可惜安彩誤判瞭世界顯示行業發展的趨勢,2000年左右,電視顯示技術的革命已在國際上爆發。在顯示技術上,在由CRT向液晶、等離子為代表的平板顯示技術轉移。
安彩並不是沒有看到這點,2002年,安彩集團董事長李留恩去美國考察,就判斷未來幾年內,數字等離子、高清液晶電視等新一代產品必將成為市場的主導。但當有人建議“開始研制該系列產品”時,卻被否決,原因是什麼呢?李留恩認為,CRT電視雖然萎縮,但放眼中國農村和全球眾多不發達國傢,還有很大的空間。他認為CRT電視至少還有10年的市場。
2003年,安彩集團成功將康寧6億美元的開價砍到5000萬美元,把康寧9條生產線盡數拿下,使安彩榮升全球彩電玻殼老大的地位。
6億美元砍到5000萬美元,似乎安彩是撿到瞭一個巨大的便宜,這後面卻蘊藏著巨大的危機。
之後康寧和安彩的命運發生瞭轉折,僅僅2年之後,到瞭2005年,轉型成功的美國康寧成為世界最大的液晶顯示器用玻璃生產商,實現利潤5.85億美元,而同一年,CRT顯像管玻殼降價幅度卻高達35.4%,安彩和整個中國彩管業都陷入虧損,虧損額達1.8億元,2006年更巨虧18.5億元。安彩工廠幾乎全面停產,在僅僅短短的三年時間裡,這傢叱吒風雲的企業就走向瞭徹底衰敗,逐漸淡出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。
從安彩的故事可以看出什麼?面對著新技術,老技術唯一的優勢就是成本,然而世界市場技術革命的速度在越來越快,這意味著新技術可以迅速的通過大規模量產降低成本,迅速的擠壓老技術的市場空間,所以一旦新技術出現,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緊追,否則會給公司帶來滅亡的命運,無情的市場哪裡還會給你十年的時間?
世界進入液晶面板時代之後,日本是最初的王者,事實上,早在1973年,夏普就在計算器上率先使用液晶顯示屏,這個小小的東西讓日本計算器在全世界大賺特賺,1988年,夏普推出瞭世界第一臺14英寸液晶顯示器,這讓日本幾乎壟斷瞭世界液晶面板產業,在1990年--1994年,日本在全球液晶面板產業的份額占比高達90%--94%以上,其他主要是美國生產。
日本很快遇到瞭第一個強力挑戰者,就是韓國,韓國三星和LG兩大公司都在1995年實現瞭液晶面板的大規模量產。
當然,實際上三星和LG都在1990年以前就開始瞭對液晶面板的研發和試生產,例如LG集團1987年就開始瞭對液晶面板業務的投入,三星的液晶面板業務從1990年開始就從來沒有盈利過,但是韓國人一直在堅持投入研發和工藝改進,1995年兩個公司的二代線投產,成為瞭韓國規模化生產液晶面板的標志。
隨著韓國實行集中國傢力量進行超強投入進行創新的策略,韓國液晶面板逐漸實現瞭對日本的趕超。當年韓國人進入這一領域,是因為發現液晶面板的技術結構和存儲芯片非常類似,不惜投入巨資長期虧損也要進入這兩個戰略產業。
到1999年,韓國在總體市場份額上就實現瞭對日本的超越,同時韓國人的技術處於中高端水平,這一年,韓國面板三巨頭日子都過的不錯,國際電子產業巨頭紛紛開始於韓國人合作,5月份,LG的液晶面板業務,獲得飛利浦16億美元的投資。
7月,三星液晶面板業務獲得蘋果1億美元的投資。
10月,三星接到戴爾電腦價值85億美元的訂單。
11月,現代集團與3傢美國筆記本電腦制造商——IBM、康柏和Gateway,簽訂瞭5年80億美元的供貨合同。
1999年,三星在全球液晶平板市場占據瞭18.8%的份額,名列第一; LG達到16.2%,名列第二;這兩傢韓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,都超過瞭原來的行業霸主——日本夏普。
到今天,韓國三星和LG在顯示面板領域,無論是技術,市場份額,還是銷售收入,凈利潤方面都是世界第一,全面超過日本,徹底壓垮瞭夏普,NEC,東芝,JDI等。
今天韓國顯示面板產業的份額和收入已經是日本的4倍以上,論利潤日本顯示面板產業總體是虧損的,而韓國不管是三星還是LG凈利潤都相當驚人,雙方已經完全不在一個等級瞭。
同樣的是在內存芯片產業,今天三星和海力士壟斷瞭全球50%--70%的市場,不管是份額,技術還是凈利潤都是世界第一,遠遠超過日本,日本唯一的DRAM內存(也就是手機裡面的1G,2G…..內存)廠傢爾必達已經在2012年被美國美光收購;日本唯一的NAND
Flash廠傢東芝因為財務困難,目前正在尋求被收購。
從韓國人用20年時間徹底在顯示面板和內存芯片兩個大型領域,從對日本絕對劣勢到成功翻盤並且現在取得絕對優勢地位,說明瞭韓國過去二十年產業政策的成功。說句題外話,1995年韓國的人均GDP還隻有日本的29.2%,而到2016年,韓國已經是日本的70%瞭,這個比例增長瞭一倍還多。
除瞭韓國以外,日本還迎來瞭臺灣和中國大陸兩個挑戰者。
臺灣是在1998年開始大規模進入液晶面板產業,實際上,臺灣也早在八十年代末,就以臺灣工研院牽頭開始瞭液晶面板的自主研發,同時引進瞭日本企業在臺灣設廠培養產業人才,為什麼1998年成為臺灣液晶面板產業的爆發年份?
因為日本企業在韓國企業的強力競爭下,不僅逐漸丟失瞭當時占據領導地位的歐美品牌的訂單,而且甚至開始丟失瞭臺灣電子品牌的訂單,當時臺灣的電子品牌工業非常強大,還記得當年的臺灣的筆記本雙A嗎?Asus(華碩)和Acer(宏碁),就連臺灣電子品牌也開始把訂單轉向韓國企業。
日本公司處於對抗韓國的需要,開始對臺灣面板企業進行技術授權,扶植臺灣液晶面板企業,同時自己可以獲取技術授權費用,以及更容易對產能進行調節,這一年有六傢臺灣企業獲得日本企業技術授權,臺灣的液晶面板產業開始迅速發展,以至於後來形成瞭面板五虎:友達光電、中華映管、廣輝電子、奇美電子、瀚宇彩晶。
但是不管是日本,韓國還是臺灣,真正的挑戰者是中國大陸。
事實上,中國大陸的液晶面板生產技術也來自韓國,2002年,中國京東方(北京東方顯示集團)以3.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瞭韓國現代電子的液晶業務,同時在北京亦莊投資12億美元建設瞭一條5代線,於2005年5月量產,結束瞭中國自主生產液晶顯示屏零時代,2005年這一天比韓國三星和LG真正大規模投產液晶面板產線投產晚瞭十年。但是中國發展很快,很快成為全球主要競爭者,這加速瞭日本面板產業的衰落。
在上有韓國,下有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夾擊之下,日本液晶面板產業漸漸走向毀滅,當然,臺灣也漸漸在走向衰落,一個典型是當年的面板五虎,廣輝電子已經並入友達光電,奇美電子被整合進鴻海集團旗下的群創。五條虎變成瞭三條。
另外五虎之一的瀚宇彩晶現在規模很小瞭,2017年上半年營收僅僅110億新臺幣不到,其中第二季收入為47.1億新臺幣,比第一季的62.24億元大幅減少約24%。
回到日本,最近十年日本的顯示面板產業是如何走向萎縮的,2004年三洋和精工愛普生合資進入液晶面板產業,2006年三洋電機轉讓股份給愛普生,退出瞭該行業。而愛普生在2012年退出瞭液晶面板制造。
日本NEC在2009年關閉瞭其鹿兒島液晶面板工廠,2011年將旗下生產中小液晶面板的公司股份70%出售給瞭中國深圳天馬集團,退出液晶面板制造。
2011年12月27日,索尼和三星達成協議,三星支付約10800億韓元(9.35億美元)現金收購索尼擁有的全部S-LCD公司(索尼和三星合資的液晶面板公司)50%股份。通過收購,三星將全資擁有S-LCD公司,索尼也退出瞭液晶面板制造。
記住,從2011年開始,索尼液晶電視所有的面板都是買別人的。
三菱電機也在2014年退出瞭液晶面板制造。
夏普由於2008年巨資投入等離子技術,犯瞭方向錯誤,加上太陽能業務的拖累,漸漸走向衰落,2016年被鴻海集團收購。而鴻海已經決定把工廠設在中國廣州,向中國搞技術和制造業轉移。
剩下的日本企業,2012年4月東芝、索尼、日立將旗下液晶面板制造設備相關事業整合成立日本顯示公司(JDI),同時東芝2012年退出液晶顯示業務,日立2016年退出液晶顯示業務。和這三傢一起成立JDI的還有日本INCJ(產業革新機構)這是一傢日本官方背景的投資基金,理解成中國的政府產業大基金就好瞭。
於是Japan Display 成瞭日本顯示行業唯一一傢還在大規模生產的企業。
JDI在手機用的液晶面板方面,處於高端地位,當年中國公司發佈新的旗艦手機,絕對會說我的屏幕是買日本JDI的,以彰顯自己的品質和高端。
例如2014年的錘子和小米發佈會,大傢去看看就知道瞭,說起用瞭JDI的屏幕滿滿的自豪感啊。
但是實際上,JDI成立之後的經營一直不好,2014年4月—2015年3月年度,2015年4月—2016年3月,2016年4月—2017年3月連續三個年度虧損。
2016年11月,在JDI公佈的2016財年半年度財報中,JDI繼續虧損,且宣佈計劃裁員4700人,相當於員工總數的30%。
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結果呢?因為日本JDI的液晶面板技術是處於高端,高端領域和三星是主要競爭對手,爭奪高端智能手機面板的訂單,由於三星搶先推出瞭OLED面板,在技術上領先瞭一代,2016年整個市場主流高端安卓智能手機都轉向瞭OLED,三星實現瞭對OLED手機面板的近乎壟斷,而受沖擊最大的就是出於高端液晶面板的JDI。
另外,JDI高度依賴蘋果,占瞭JDI銷售收入一半的蘋果手機在2016年銷售乏力,因此JDI去年不僅巨虧,而且裁掉瞭30%的員工,4700人失去瞭工作。
不僅是安卓智能手機,作為JDI的支柱的蘋果手機也在2016年宣佈將於2017年秋天發佈的下一代蘋果手機iphone
8采用OLED面板,這個時候的蘋果其實還是對JDI本來有期待的,如果JDI能夠在2017年實現量產並且提供OLED屏幕,相信蘋果會繼續合作,然而後面的事實證明,JDI太慢瞭,不可能在2017年實現OLED技術量產,讓蘋果徹底的對JDI死瞭心,選擇三星作為Iphone
8屏幕的唯一供應商。
JDI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,竟然還在2016年底發佈新聞說要在12月底啟用位於石川縣的白石工廠,理由因為來自華為和OPPO的液晶面板廠傢訂單增多。
其實這個工廠本來6月底就應該啟用的,JDI因為擔心一啟用財務上就要開始計算工廠折舊,因此遲遲不啟用,而2016年華為,OPPO,VIVO等中國一線廠傢高端智能手機都在全面轉向OLED屏幕,為什麼JDI突然又宣佈啟用瞭這個工廠呢?原因是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手機品牌對JDI的訂單增加瞭,但這是因為OLED屏幕缺貨,這是無奈的選擇,也是不可持續的。
JDI似乎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機有多麼嚴重。
到瞭2017年4月,Digitimes的消息,蘋果已經向三星OLED屏幕下瞭兩年的訂單,價值高達90億美元,蘋果徹底在下一代手機iphone 8時代拋棄瞭JDI,三星成為蘋果手機OLED屏幕的唯一供應商。
而一旦iphone 8在2017年秋天上市,上一代的iphone 7手機銷量將會大幅下滑,JDI將逐漸淡出蘋果的供應鏈,這對高度依賴蘋果(50%--60%的營收來自蘋果)的JDI來說,將是斷崖式的下跌。
事實上,蘋果為瞭避免三星一傢獨大,根據韓國經濟日報2017年7月28日的報道,蘋果決定向 LG Display 的智能手機 OLED
面板生產線投資約27億美元,這筆投資將作為 LG Display 公司 OLED 面板訂單的預付款。預計從2019年起,蘋果每個月都可從
LG Display 獲得4.5萬塊6.5代 OLED 面板。也就是蘋果在扶植LG當第二供應商。
目前三星是市面上唯一真正大規模量產瞭手機OLED面板的公司,從蘋果投資LG而不是JDI來看,可以看出蘋果對JDI技術突破的失望和悲觀,而對LG更有信心,畢竟LG在電視用的大屏幕OLED面板上份額是全球第一。
事實上,蘋果對自己選擇的供應商,都會下巨資進行投資,例如JDI為2016年上市的iphone 7新建的液晶面板工廠,就獲得瞭蘋果2000億日元的投資。
由於喪失瞭Iphone 8的訂單,主要高端手機品牌也全面轉向OLED,2017年8月,JDI宣佈,在上一年度裁員30%的基礎上,繼續裁員超過3500-4000人,占員工人數超過30%,等於共計裁員50%左右。
那麼問題來瞭,JDI應該盡快投資上OLED啊,可惜一缺技術,二缺資金,首先是技術,JDI本身的強項是液晶面板,JDI也確實在液晶面板技術上處於一流水平,這也是蘋果iphone 7以及之前的型號都用JDI的屏幕的原因。
但是在OLED時代,JDI就沒有技術優勢瞭,量產進度落後韓國和中國。
日本目前隻有兩傢面板廠傢,JDI和JOLED,JOLED是統合Sony、Panasonic
OLED面板事業,並接受INCJ及JDI入股於2015年1月15日正式上路的OLED面板公司,現在INCJ持有JOLED
75%的股權,JDI、Sony、Panasonic 別離持有15%、5%、5%股權。
JOLED主要是從事OLED的研發,但是現在還沒有實現量產,而JDI是日本目前唯一的大規模液晶面板制造廠傢(不算夏普)。
所以JDI為瞭盡快完成OLED技術研發和量產,試圖並購JOLED集中力量對抗中韓,JDI於2016年12月21日宣告,將從日本官民基金工業改造組織(INCJ)手中收買有些JOLED股權,將JOLED持股進步至 51%,納為旗下子公司行列。
然而2017年6月的新聞,JDI宣佈簽訂股權收購的日期從2017年6月下旬延後1年至2018年6月下旬,完成收購的時間從原先規劃的2017年12月下旬變更為“未定”。
也就是說,等JDI完成收購JOLED,完整的獲取OLED技術,這個時間要到2019年瞭。
即使是2017年現在,韓國人的OLED已經量產三年以上瞭,中國京東方的OLED也在2017年量產,JDI還在等2年後的2019年,日本公司太慢瞭,無法跟上時代的競爭要求。
更重要的是,JDI的領導層似乎並沒有太強的危機意識,在公司連續虧損,2016年和2017連續兩次裁員30%的危急關頭,2017年8月22日JDI宣佈瞭這樣一件事情,將考慮對外提供智能手機用
OLED 面板的技術授權,計劃在 2019 年中期確立 OLED 面板量產技術後,於 2020 年下半年或 2021 年開始從事授權事業。
JDI 會長兼 CEO 東入來信博自信滿滿指出,“借由 JDI 優異的面板驅動技術,相信新型 OLED 技術將能夠充分和對手打出差異性。”
即使JDI在2019年如期完成OLED量產,距離中國已經落後瞭2年,距離韓國三星落後瞭4年以上。這相當於競爭對手都發佈iphone 8瞭,你還在發佈兩年前的iphone 6.
更要命的是,JDI的會長居然說要在2021年才開始對外授權,這充分表現瞭日本人對自己技術的盲目自信和行動遲緩,到2021年,你的OLED技術授權給誰呢?
三星技術最強,肯定不會買你的,到那時候連中國的一線廠傢量產都已經四年瞭,為什麼要買你幾年前的技術?明明OLED量產進度已經落後中國和韓國瞭,JDI憑什麼那麼自信現在研發的技術到2021年再授權出去還會有人買?前景真的不樂觀。
另外一個是資金問題,投資OLED工廠投資是以10億美元為單位,例如京東方在四川成都投資的第六代OLED工廠,2017年投產,金額為465億元人民幣,超過60億美元。京東方在四川綿陽投資的第六代OLED工廠,將於2019年投產,金額也是465億元人民幣,超過60億美元。三星,LG投資OLED面板產線莫不是以10億美元為單位。
這麼大規模的投資,JDI自身的資金根本無力承擔,大股東產業革新機構INCJ 在2016年底號稱要給JDI 750億日元(約合6.35億美元)資金支持,實際最後隻有500億日元(4.25億美元)這隻是杯水車薪,根本不可能支撐OLED工廠的建設。
目前日本政府缺乏舉國扶持JDI的決心和意志,憑借JDI自身的資金力分料機推薦量短期內無法大規模量產OLED。
總之日本面板產業目前是內憂外患,技術進度緩慢,建廠資金問題至今無法解決。
按照現在的進度,即使在2019年完成瞭量產,由於建廠資金問題至今沒有解決,到時候的量產規模也一定比不上中韓,無法攤薄成本,在競爭中還是處於劣勢。
另外一個問題是,2017年9月之後蘋果的產能將大規模轉向Iphone 8,到時候給JDI的液晶面板訂單會進一步下降,JDI能不能撐到2019年是個未知數,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裁員30%,這意味著JDI在兩年內減少瞭50%的員工以求得生存。
在2016年3月JDI在全球還有1.57萬名員工,到2017年3月實際隻剩下瞭1.3萬人左右,今年的裁員完成後,預計全球隻會剩下9000名員工。
當然JDI也算是日本工業的良心企業,2016年和2017年裁員的7000人之中,日本本土員工隻有900人左右,其他裁掉的6000多人都是JDI的海外員工,JDI也在努力保日本本土的就業。今年的裁員計劃執行完的話,JDI在日本本土的員工數量將從2016年3月的5702人下降到4800人左右。
根據日本工業新聞2017年8月8日的報道,由於JDI預估2017-2018年財季虧損將達到創紀錄的2000億日元(大約120億人民幣),遠遠超過上一年度的316億日元,JDI在INCJ不會繼續進行資金援助的情況下,除瞭裁員30%的這個措施外,已經在尋求出售股份,中國面板廠天馬微電子已向JDI提出出資提案,而京東方(BOE),華星光電(CSOT)據悉也已和JDI進行接觸。天馬微電子等中企據悉是向JDI提案,考慮收購日本官民基金“產業革新機構(INCJ)”所持有的JDI
35%股權。
另外,JDI也開始和日本國內外企業,投資基金摸索進行資本業務合作的可行性,並將在2018年決定合作對象。
也就是說,JDI已經走上瞭和夏普,東芝一樣的出售不歸路,又一傢日本企業在走向滅亡,然而JDI對日本的意義是,這是日本顯示面板產業最後的希望。JDI一旦破產,剩下的JOLED無力支撐日本的顯示面板產業,JOLED的技術還在研發階段,從來沒有規模化向市場供應面板,員工隻有230人左右,大多是技術人員,註冊資本隻有81億日元,也就是5億人民幣。
一旦擁有廠房,土地,制造工藝和制造能力的JDI破產,JOLED失去瞭聯合對象,日本顯示面板產業基本就徹底沒落瞭。
事實上,日本顯示面板制造企業現在隻剩下JDI,已經讓日本吞下瞭不少苦果。
由於JDI基本隻能提供中小尺寸的面板,也就是給智能手機,平板電腦使用,基本沒有涉及大尺寸面板制造。導致現在所有日系液晶電視廠傢都要買韓國,臺灣和中國大陸的屏幕。
例如國內網友一直說索尼大法好啊,液晶電視的成本60%來自屏幕,索尼電視目前是日本第一大電視品牌廠傢,它的屏幕來自哪裡呢?來自IHS的數據,2016年索尼液晶電視29%來自LG,27%來自三星,27%來自友達,15%來自京東方。沒錯,索尼電視居然有15%用的是京東方的屏幕。
2013年索尼推出的4k電視,用的就是臺灣友達的屏幕。OLED電視更是基本用LG的屏幕。
松下也一樣,屏幕基本來自兩傢,韓國LG和臺灣友達。
可能網友還記得王思聰微博裡面發的索尼Z9D 100英寸液晶電視,JDI根本沒有100英寸液晶面板出貨,所以索尼用的應該是LG或者是臺灣群創的面板。
日本喪失瞭大尺寸面板制造能力,直接給日本品牌企業帶來瞭巨大負面影響,以索尼電視為例,2014年的時候還是全球第三大電視品牌,2015年其出貨量大跌19.3%,2016年的出貨量下滑幅度雖然大幅收窄但依然有3.7%,短短兩年時間就被中國電視品牌海信和TCL超越,2016年其出貨量隻有1170萬,下降到瞭世界第五位。
而2016年排名第一的電視品牌是誰呢?是顯示面板技術全球領先的三星,賣瞭4790萬臺,幾乎是索尼的4.5倍。
在過去的十幾年,日本顯示面板企業一傢接著一傢的倒下,或者從顯示面板產業退出,我們拭目以待JDI什麼時候倒下,日本徹底從顯示面板產業退出,那一天或許不會太遠。
題外話:2016年京東方顯示面板收入688億人民幣,JDI 2016--2017年營業收入為8844億日元,大約530.6億人民幣。
今年(2017年4月--2018年3月)JDI 預計銷售額預計進一步下降15-25%,也就是下降到大約425億人民幣左右,預計虧損2000億日元(120億人民幣)。
而京東方呢?2017年上半年營收446億元人民幣,較去年同比增長68.65%,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3億元,增長九倍。京東方今年的銷售收入預計將是JDI的兩倍。
本文來源:觀察者網自動分料機推薦
責任編輯:侯自動化食品機械維鋮_NT4124
台灣電動床工廠
電動床
台灣電動床工廠
電動床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一川抽水肥清理行|台中抽水肥|台中市抽水肥|台中抽水肥推薦|台中抽水肥價格|台中水肥清運
X戰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專業網|多鏡頭行車記錄器|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|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|多鏡頭行車紀錄器影片
台中抽水肥專業網|台中抽水肥|台中市抽水肥|台中抽水肥推薦|台中抽水肥價格|台中水肥清運
台灣靜電機批發工廠|靜電機|靜電機推薦|靜電油煙處理機|靜電油煙處理機推薦
優美環保科技工程-靜電機,靜電機推薦,靜電機保養,靜電機清洗,靜電油煙處理機
留言列表